ETF互聯互通 這6只對港股和A股市場影響深遠
輕秋財務5月30日訊
5月27日晚間,中國證監會和香港證監會原則同意兩地交易所將符合條件的ETF納入互聯互通,方案實施需要2個月左右準備時間,并發布互聯互通相關規則的征求意見稿。
根據上交所及深交所發布的征求意見稿,有資格納入互聯互通的ETF需滿足:
1)上市時間滿6個月,跟蹤標的指數發布時間滿一年;
2)最近6個月日均資產規模不低于17億港元;
3)成份證券以港股通標的股票為主;
4)不屬于合成ETF、杠桿及反向產品等(詳細細則見附錄)。
根據征求意見稿中的規則,中信證券測算當前共有6只香港ETF符合被納入港股通的條件,分別為:盈富基金、恒指ETF、恒生中國企業、南方恒生科技、安碩恒生科技、恒生科技ETF。其追蹤的指數主要為恒生指數、國企指數和恒生科技指數。
整體來看,中金認為,納入合資格ETF是互聯互通機制又一標志性擴容事件。盡管短期直接影響未必很大,但中長期看影響深遠,不僅有利于豐富交易產品種類、為外資投資中國資本市場提供更多便利,同時對促進兩地資本市場相互融合,以及中國資本市場進一步開放也有重要意義。
中信表示,ETF通將拓寬內地投資者間接持有港股二次上市標的和REITs的渠道。
當前港股通規則尚未允許納入二次上市企業和REITs,而在ETF通的安排下,內地投資者可通過投資跟蹤恒指、國企指數和恒生科技指數的ETF間接持有此類標的。
當前恒指及恒生科技指數中,含有不乏阿里、網易、京東等二次上市的優質互聯網企業,以及如領展房產基金的香港REITs。在當前互聯網監管常態化,頭部企業估值已顯著回調、疫情對業績的沖擊也被充分price in后,中概互聯網板塊將愈發得到市場關注。
另外,在去年中資美元債違約風險持續升溫的背景下,國內資金也在尋找境外穩定收益類資產,海外REITs亦獲青睞。本次ETF互聯互通新規為內地資金持有優質二次上市企業及海外REITs創造了條件。考慮到2020年以來,港股通日均凈流入僅17.9億元,遠低于420億元的上限,通過互聯互通渠道也可規避QDII渠道潛在的額度風險。
中金認為,ETF互聯互通短期直接影響有限但長期意義深遠;對A股影響或大于港股;中長期深化兩地市場融合,促進資本市場發展。具體在以下幾個方面:
1)豐富投資產品,特別是有助于國際長線投資者對A股進行配置型投資,對A股影響或大于港股。
2) 深化中國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雙向開放,提升中國資本市場的國際地位。
3) 促進資本市場發展,或利好資管、券商和交易所。
4) 鞏固香港離岸人民幣理財中心地位,長期有助于人民幣國際化。